巴菲特在上周的伯克希尔投资人大会上,非常罕见地向所有人发出了警告。他原话是这么说的:“我们不想持有任何我们认为其货币将要崩溃的东西。可能会有一些事情在美国发生,让我们想要持有大量的其他国家的货币。”大家都知道,巴菲特今年94岁了。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国持续衰落的年代,而巴菲特的整个青春期和事业成长期都处于美国二战之后最好的黄金年代。所以在他眼中美国无比强大配资最良心10大平台,他对美国非常有信心,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过“永远不要做空美国” 。2020年的时候他还说“你所要做的就是相信美国,必须相信美国的奇迹完好无损”。如今,让一位94岁的老人改变自己一直以来的态度,开始看空美元,可想而知他到底看到了哪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特朗普上台之后一定会加速全球去美元化的进程,或许他就是压垮美元的最后一根稻草。现在看来,也许真被我说中了。在这次发言中,巴菲特还提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叫做“进口许可证制度”。他认为进口许可证能够很好地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是一个比关税好得多的工具。这个进口许可证制度,是他在2003年的一篇文章《美国不断增长的贸易赤字正在掏空这个国家,我们现在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中提出来的。
巴菲特论证了为什么美国长期存在且不断增长的贸易赤字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并且他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实际投资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巴菲特写道,在2002年春之前,他活了将近72年,从未买过外汇。但从那之后,伯克希尔公司进行了大手笔的外汇投资,目前仍持有数种外汇。促使他决定付诸行动的原因,在于美国的贸易赤字已经恶化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换句话说,就是美国这个国家的资产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海外转移。这种转移是如何发生的呢?巴菲特做了一个假设,假设世界上有两个面积相当的岛屿,一个叫“挥霍岛”,另一个叫“节俭岛”。每个岛民每日劳作8个小时就可以实现自给自足,长久以来两个岛都维持着这种状态。
然而有一天,节俭岛勤劳的居民决定进行储蓄与投资,开始每日工作16个小时。在这种模式下,他们依然仅消费8个小时产出的食物,将同等数量的剩余产出出口至唯一的贸易伙伴挥霍岛。挥霍岛的居民对此非常开心,从此既不用辛苦劳作,又能保证生活如常。当然,这并非无偿的馈赠,节俭岛的居民仅要求以债券(货币)来换取食物。就像之前所说,美元不是真正的财富,只是美债的记账符号。随着时间推移,节俭岛囤积了巨额的此类债券,其本质是对挥霍岛未来产出的索取权。美债支付多少利息其实并不重要,本质上都是用新的欠条来偿还之前的欠条,最终需要美国通过劳动产出进行偿还。所谓的美债危机,不是美国人还不起美元(毕竟美元是他们自己印制的),而是美国的劳动产出已经无法偿还这些欠条了。
此时,挥霍岛上的一些有识之士感觉到了危机。他们预见到,如果将来想要维持温饱,又要偿还债务,或者仅仅偿还堆积如山债务的利息,挥霍岛的岛民将会被迫不停地劳作。然而,岛民们并不相信这番末日预言。与此同时,节俭岛的居民也开始感到不安,他们开始质疑这些挥霍岛的欠条究竟价值几何。于是,节俭岛的政府开始调整策略,虽然仍然持有部分债券,但将大部分债券兑换成了挥霍岛货币,并用这些货币购置挥霍岛上的土地。最终,节俭岛的岛民拥有了挥霍岛的全部土地。这时,挥霍岛的岛民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他们不仅需要重新每天工作8个小时才能填饱肚子,而且因为已经没有资产可供交换,还需要额外劳作来偿还债务本金;同时,由于土地已全部归节俭岛所有,他们还需要向节俭岛缴纳租金。实际上,挥霍岛已经沦为了节俭岛的殖民地。
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深受震撼。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节俭岛的居民真的能拿着欠条去换取对方的土地和优质资产吗?根本不可能。甚至节俭岛自己的优质企业还会被迫出售。节俭岛积攒的一堆欠条都砸在了手里,而挥霍岛凭借可以随意印钞的特权,融资成本非常低,还用这些欠条大量收购了节俭岛的优质资产。典型的例子就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被迫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换来的条件是金融体系对外开放。这时,挥霍岛拿着印好的欠条,大量收购了韩国的银行和优质企业。现在的三星,股权大多掌握在美国人手中,韩国人不过是在为其打工。这种事情不仅发生在韩国,在南美、东欧也屡见不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面上是去援助,实际上带着一堆条件,要求受援国国有企业私有化、土地私有化、开放金融市场,目的就是让这些国家用自己的资产换取美元欠条,从而实现经济殖民。所以,不是挥霍岛被节俭岛殖民,而是节俭岛被挥霍岛殖民,在这一点上,巴菲特的观点是错误的。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巴菲特直接指出了贸易赤字的本质。回到两个岛屿的假设配资最良心10大平台,面对日益沉重的偿债压力,挥霍岛的政府迟早会采取高通货膨胀的政策,即增发货币,稀释货币购买力。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些挥霍岛债券代表着对特定数量货币的索取权,而通过货币贬值能缓解岛内的财政压力。但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的成本必须有人承担,承担者就是挥霍岛和节俭岛的下一代居民。挥霍岛上这一代人好吃懒做、靠借债度日,到了还钱的时候,就通过增发货币导致物价上涨,这使得下一代人变得更加贫穷。更糟糕的是,这一代人因为货币购买力较强,轻松购置了大量房产、股票等资产。当货币增发时,资产价格大幅上涨,他们享受到了时代红利,却往往认为是自己能力出众才变得富有,还反过来指责年轻人不够努力、不够聪明。而实际上,年轻人面临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这一代人造成的。
再看节俭岛上的居民,为了赚取挥霍岛货币,不断压榨本国居民的劳动报酬,尤其是年轻人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同时还破坏了岛内的生态环境,这都是在透支子孙后代的资源。结果积累了大量的挥霍岛货币,原本想作为财富传给下一代,但随着货币大幅贬值,子孙后代最终什么也没得到,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还遭到了破坏。所以,去美元化是为了下一代能够过上更好生活必须完成的使命。
巴菲特还写道,二战之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曾以节俭岛模式运作,长年保持贸易顺差,持续将盈余投资到海外,使美国的国际投资净头寸从50年代的370亿美元增长到1970年的680亿美元。此时,美国的国家净值不仅包含境内的全部财富,还包括部分海外资产。更有利的是,由于美国在全球处于债权国地位,投资收入叠加贸易顺差形成了可投资资金的双轮驱动。这种财政状况就如同一个人既能从薪水中储蓄,又能将现有储蓄产生的利息进行再投资,从而变得越来越富有,这就是复利的作用。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像“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并非像有些人说的是“对外盲目投资”,我们持有美元,未来其价值很可能归零,但现在用美元到海外购买资产、进行战略布局,是真正为中华民族子孙后代谋福祉的事业。
除了通货膨胀会稀释下一代的财富,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国家资产外流。全球持有美国资产净额高达2.5万亿美元,远超我国持有外国资产规模,其中部分表现为证券,包括政府和私人债券,另一部分则为房地产、股票等实体资产。这种情况就像一个拥有万贯良田的家族,为了维持超出自身产能的消费,日复一日地变卖资产,最终美国将从债权国沦为向世界支付利息的债务国。如果有一天美国军事实力下降,无法在中东为所欲为,这些资产就会真正归购买者所有。
随着美国国力下降,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再信任美国的偿还能力,这就是美国现在变得如此失态、甚至有些疯癫的原因,说白了就是慌了。对比中国的“一带一路”和美国的美元霸权,“一带一路”能让中国下一代享受正向的复利增长,而美国的美元霸权却让美国下一代陷入负向的复利深渊。
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巴菲特提出了解决方案——进口许可证制度。具体来说,就是美国政府向所有美国出口商发放进口许可证,其额度等同于美国当时的总出口金额。美国出口商通过出口商品从政府换取这种进口许可证,然后将其出售给希望向美国输入商品的外国出口商或本国进口商。例如,一位石油生产商本月出口了价值100万美元的石油,就能获得100万美元的进口许可证,然后可以在市场上公开出售给进口商或中国的出口商。假设以1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中国一家牛仔裤生产商,这家生产商就可以向美国出口100万美元的牛仔裤。
巴菲特认为这样做有三个好处:
第一,保留了市场自由竞争机制。许可证在市场上公开出售,遵循价高者得原则,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当美国出口强劲时,许可证价格自然下跌,反之亦然。
第二,增强了出口企业的竞争力。该制度本质上是进口商补贴出口商,进一步说是最终消费者补贴出口企业。与关税不同,关税收入归政府,而进口许可证的收益直接流入企业,补贴实体产业,没有资源浪费。
第三,进口许可证制度不像关税那样具有攻击性。它是美国管理国内市场和企业的手段,依靠市场机制调节,其他国家没有理由进行打击性报复,从而避免了关税战。巴菲特认为,实施进口许可证计划后,出口国经过短暂抗议,必然会大量扩大从美国的进口。以中国为例,目前中国每年对美国出口约1400亿美元商品,进口仅250亿美元。若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中国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是主动帮美国进口商购买每年约1150亿美元的进口许可证来填补差额,相当于中国出钱补贴美国消费者;二是削减对美国的出口;三是扩大从美国的进口。他认为第三条路最符合中美双方利益。
然而,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个制度华而不实,很可能带来比关税更大的损害。首先,它和关税一样会增加进口成本,最终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本质上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没有区别。其次,由于许可证在市场公开出售,会形成套利空间。跨国企业可能会建立“出口进口对冲基金”,例如美国车企只生产零部件出口到墨西哥子公司,虚报价格获取更多许可证,再通过其他贸易公司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将组装好的车卖回美国,从而凭空创造许可证进行套利,而承担代价的是无法进行套利操作的小企业。再次,进口许可证制度大大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原本进出口贸易只需应对汇率波动风险,现在又多了许可证价格波动风险,最终导致风险过高,企业不愿与美国做生意,这和特朗普关税政策造成的影响一样。然后,该制度会加剧美国的贫富差距。由于进口许可证稀缺,进口商为最大化许可证价值,会倾向于进口单位利润更高的商品,如奢侈品,减少生活必需品进口,从而抬高生活必需品价格,相当于穷人补贴富人。最后,这个制度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美国贸易赤字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包括美国人过度消费的习惯、产业空心化以及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导致的价格高估等,不解决这些根本问题,进口许可证制度就如同给病症贴创可贴,治标不治本。实际上,这个进口许可证制度和关税换汤不换药。
所以,巴菲特如果离开他的团队,在解决贸易问题等方面的思路,和特朗普其实处于同一水平,他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家。巴菲特是美国国会议员配资最良心10大平台,同时也是大富豪。他赶上了全球化浪潮,在中国加入WTO后,十几亿人辛勤劳动产生的剩余价值为美元充值,使得美元能够持续超发,带动全球货币总量呈指数级膨胀,资产价格暴涨,这才让他的资产实现几何级增长。我不是说巴菲特不厉害,但实现财富几何级增长,根本原因并非仅仅依靠他的价值投资理念多么卓越,仅靠个人的聪明才智是不可能做到的,而是时代造就了英雄。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